如今在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很多科研人在使用上優先考慮采購的還是進口儀器。就儀器本身的性能來說,這些儀器大部分性能已經達到同類進口儀器的標準。但可惜的是國產儀器在科研領域,尤其生物科學領域并不受待見。
國產生物類儀器面臨的主觀問題:
1.用戶體驗差,工業設計不足。由于起步較晚,國內儀器行業不如國外成熟度高。像耳熟能詳的國際生物儀器巨頭JOYN等,在國內就沒有與之類似或者抗衡的企業。造成國產生命科學儀器給人直觀感受就是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混亂。當今社會用戶體驗度是低溫噴霧干燥機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國產儀器卻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體驗度差的問題: 有些儀器外形設計就非常“簡陋“,國內儀器廠商對于工業設計認識不足,認為儀器只要精準就可以,沒有必要進行外形設計。這種做法其實很容易拉開用戶的距離。尤其生物實驗本身就是極為枯燥的工作,如果整天操作一臺毫無美感的儀器,相信沒幾個科研人員愿意在它旁邊待上一整天,而且遇到外表做工粗糙,科研人員很容易潛意識中對儀器本身的精確性做出懷疑。而一臺外觀設計美觀的儀器,可以讓科研人員在視覺上感到不疲勞。如果配合上良好的做工,科研人員絲毫不會懷疑這臺儀器的品質,也很樂意把樣品放入進行檢測。
2.對軟件界面友好性重視不足。軟件友好性一直是國內比較薄弱的環節。國內軟件開發有母語優勢,但是所開發的軟件依然不夠簡潔。而且不像消費類產品,母語優勢在大多數科研人員面前并不占太大便宜,有些公司為節省成本外包軟件開發,許多軟件研發與實際生物實驗脫節嚴重。這方面小型噴霧干燥機卻是強項,軟硬結合天衣無縫,甚至很多進口儀器是將軟件單獨出售,而且價值不菲。對比之下,國內則是對于軟件幾乎都是贈送,國內外對于軟件的態度一目了然,這也是國內儀器軟件友好性根本達不到進口儀器水平的原因。這些不足疊加起來使得國產儀器在使用上與進口儀器就有著質的差距。
國產生物類儀器面臨的客觀問題:
1.用戶使用習慣難以更改 在國內科研上,尤其是生命科學領域,海歸依然是主流。這些科研人員長期在國外實驗室學習和生活。在采購儀器時,科研人員往往第一句話就是某某儀器,我在美國使用習慣了值得信賴。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確實讓國產儀器連試用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和進口儀器進行同臺PK。大量海歸人員尤其資深人員歸國,購買國外使用順手儀器的情況愈演愈烈。國內科研人員雖然沒有出國,除了受到本實驗室同事或者學科帶頭人的影響外,在閱讀國外文獻時也潛意識地將國外品牌型號的儀器作為必備。所以在很多情況下,為了保證實驗數據最好能與文獻保持一致,即使進口儀器使用使用壽命再長,性能再衰減,科研人員依然會保守地選擇進口儀器。
2.配套試劑體系難以融入。生命科學類實驗中試劑占了很大的比例,進口儀器早已與這些試劑耗材形成完善的體系,營銷網絡也非常健全,很多儀器都配有專業的應用支持,這就省去噴霧干燥機廠家科研人員大量的時間成本。而且即使是一些停產的進口儀器,其廠商依然會有后續型號或者衍生型號在售,科研人員很容易獲得相關資料。在采購和使用時當然是會選擇這些進口儀器。因為國內生物科研畢竟底子較薄,與之配套的生物類儀器產業也處于發展期間,要融入這個體系確實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一旦用的人多,習慣用戶也多,文獻也多; 配套的試劑耗材廠商也會跟進。所以這依然是個正循環的過程。
理論創新不足是整個主客觀問題的根源。儀器的開發,尤其是生命科學類儀器的開發是緊緊依托其技術上理論的進步,比如獲得諾貝爾獎的PCR 技術,實際上PCR 儀的結構并不復雜。所以如果沒有當年的理論創新,那么儀器的技術創新無從談起。又比如筆者最近接觸到的MSD( 電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技術) ,在新理論指導研發的機器可以賣到100萬人民幣左右,其利潤巨大可想而知。理論創新不僅僅占得先機,而且還涉及大量的專利申請。由于原創性,國外公司一旦完成各種專利申請,國內儀器如果進入這個領域就將面臨巨大的專利費用和法律問題,所以只有理論創新才能規避這個問題。這個確實需要研究機構與儀器公司緊密配合。而目前這個機制并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四、結語。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要獲得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必須走科技強國的道路。基礎研究則是科技強國的基石,顯然長期使用并進口各種科研儀器不僅消耗大量的外匯,而且會使得中國科研水平長期受制于他國,因此發展國產儀器勢在必行。由于起步較晚,國產儀器首先應該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行業內部整合,避免了重復競爭,同時可以優勢互補,集中資源投入研發。而且在中國目前的文化與環境中,只有大體量才能獲得頂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認可,并進行廣泛合作。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創造理論創新的孵化器。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在上海喬楓成立至今,十多年以來,我們把打造專業的粉體設備為己任,開拓中國的粉體干燥設備的未來。如有需要,請致電本公司。